3月18日-19日,昆明動物博物館開展博物課堂“鳥類羽毛色彩之謎”科學課,兩個班80余人參與了該主題課程的學習。昆明動物博物館“博物課堂”系列科學課每月一期開課后受到青少年們廣泛關注和歡迎,為了便于更多青少年參與該系列課程,昆明動物博物館調整開課形式,今年每月一個主題開展兩期科學課。博物課堂系列科學課傳播科研成果,普及科學方法,體驗科研科普化探究課程。
本次課程以“鳥類羽毛色彩之謎”為主題,由周麗萍博士通過對鳥類視覺色彩與人類視覺色彩對比研究的前沿科學內容開展了一堂生動有趣的鳥類羽毛色彩的科普講座,通過“什么是鳥?”“什么是羽毛?”“羽毛的顏色是如何形成的?”“人類是如何模擬鳥類看到的羽色”等方面帶著參與的學生對鳥類羽毛有一個系統的認知。在高級工程師楊勁松的帶領下通過昆明動物博物館鳥類展區及“百鳥園”展等模塊開展鳥類分類知識介紹,通過對標本觀察、羽色對比、種類區分等引導式介紹一起探索鳥類羽毛繽紛色彩中的科學。
在戶外園區中開展了城市鳥類觀察,獲取色彩素材采集環節,結合對孔雀尾羽的顯微鏡下結構觀察、通過光譜儀分析每個孩子采集到的色彩素材對比人類視覺和鳥類視覺的色彩差異。通過對比實驗結果的數據對照,用科學分析的方法,學習不同色彩在儀器分析中呈現出的曲線變化。學生通過實踐環節的親手操作,記錄數據,通過科學方法探索自然界的奧秘。
“鳥類羽毛色彩之謎”是博物課堂系列主題科學課程之一。博物課堂是昆明動物博物館科研科普化特色品牌課,主要旨在對科研成果宣傳、實現科研科普相互促進的科學課程設計理念,通過課程的不斷更新及完善,受到公眾的廣泛好評。
